中国足球的成绩并不是因为你的关注就能越来越好

作者:秃笔写春秋文章来源:极速体育吧发布日期:2020-07-19 01:38:26

长久以来,国足一直是被舆论界消费的对象。国家队成绩每况日下、足协乱象频频、职业联赛经营不佳,似乎中国足球基本代表了负面情绪。社会部分激进人士被积压的情感和负面认知,必定会有一个爆发期;而足球人士长久以来自觉遭遇了不公正待遇,也会有逆反期。骂战是必然,逐渐升级也是必然,从商业领域逐渐过渡到学术领域,未来会不会燃起同样高薪且饱受争议的演艺圈不得而知。但,误会是怎么产生的呢?

2018赛季,中超现场观赛人数达到了588.6万人,场均2.4万人,位列世界第六,仅次于德甲、英超、西甲、意甲和墨西哥甲级联赛;国内观众达到了3.37亿人次,新媒体播放近20亿人次,境外播出覆盖全球96个国家和地区。中超的关注度远远高于国内绝大部分行业,高关注度自然带来高品牌效应,而高品牌效应无疑拉高了对成绩的期望值。

中国足球是世界第六大联赛,仅仅依靠关注度,就已经是一个巨大的品牌价值

心理学有一种效应叫做虚假同感偏差,意思是通常会高估或者夸大自己的信念、判断及行为的普遍性。中国足球的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,但并未能兑现自己的商业品牌价值,更不用说竞技成绩。品牌影响力越大,竞技成绩越低,人们枉顾事实根据的落差感越大。

中国足球的成绩并不是因为你的关注就能越来越好,关注度和影响力能够带来商业价值,却不一定能够带来参与程度。但只有参与度,并且是深度的参与才能带来中国足球基础的牢固。

但是从传播收入上看,中超尚未兑现自身的商业品牌价值

心理学还有一种效应叫做晕轮效应。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某一方面的特征,掩盖了其他特征,从而造成人认知障碍。说白了叫以偏概全,以点带面。这也是这次争论的主要问题所在,可以攻击中国足球的成绩不好,这是事实无可辩驳。但偷换概念,用不同纬度的所谓贡献度、价值所在就缺cba录像乏争论的概念了。

中超国内球员的分布图,我们很明显看到国足是多么的缺乏基础和根基

标签:

分享按钮